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出自唐代李白的《清平调·其一》

译文她华艳的衣裳如飘逸的云朵,她艳丽的容貌如盛开的花朵,春风拂过栏杆,露珠润泽花色更浓。

注释槛:栏杆。露华浓:牡丹花沾着晶莹的露珠更显得颜色艳丽。

赏析此句语语浓艳,字字流葩,诗人将衣裳想象为云,将杨玉环的容貌想象为花,描绘出杨玉环动人的美貌,又进一步以“露华浓”来点染花容,也以风露暗喻君王的恩泽,使花容人面倍见精神。

完善

原文

李白《清平调·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译文及注释

译文见云之灿烂就联想到她华艳的衣裳,见到花就联想到她艳丽的容貌;春风吹拂栏杆,牡丹花沾着晶莹的露珠更显得花色浓艳。如此天姿国色,不是群玉山头所见的飘飘仙子,就是瑶台殿前月光照耀下的神女。

注释清平调:一种歌的曲调,“平调、清调、瑟调”皆周房中之遗声。“云想”句:见云之灿烂想其衣之华艳,见花之艳丽想美人之容貌照人。实际上是以云喻衣,以花喻人。槛:栏杆;露华浓:牡丹花沾着晶莹的露珠更显得颜色艳丽。“若非……会向……”:相当于“不是……就是……”的意思。群玉:山名,传说中西王母所住之地。全句形容贵妃

展开阅读全文 ∨

译文二

彩云羡慕她的衣裳,牡丹羡慕她的容貌。春风吹拂着栏杆,更显得她风姿绰约;在露水滋润下的牡丹更为浓艳,仿佛想与她一争芳艳。如果不是群玉山头见到的仙女,必定就是瑶台月下遇到的仙境美人了。

参考资料:完善

1、

光明日报出版社.《唐诗三百首》

创作背景

据晚唐五代人的记载,这组诗共三首。公元743年(唐玄宗天宝二年)或公元744年(天宝三年)春天的一日,唐玄宗和杨贵妃在宫中的沉香亭观赏牡丹花时召翰林待诏李白进宫写新乐章。李白奉诏进宫,即在金花笺上作了这三首诗。本首诗就是其中之一。

参考资料:完善

1、

裴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45-49

2、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246-247

赏析

此诗想象巧妙,信手拈来,不露造作之痕。诗中语语浓艳,字字流葩,读这首诗,如觉春风满纸,花光满眼,人面迷离,无须刻画,自然使人觉得这是牡丹,是美人玉色,而不是别的。

第一句,以牡丹花比贵妃的美艳。首句以云霞比衣服,以花比容貌;二句写花受春风露华润泽,犹如妃子受君王宠幸;三句以仙女比贵妃;四句以嫦娥比贵妃。这样反复作比,塑造了艳丽有如牡丹的美人形象。然而,诗人采用云、花、露、玉山、瑶台、月色,一色素淡字眼,赞美了贵妃的丰满姿容,却不露痕迹。

在艺术上,这首诗歌主要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

首先,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比如,“云想衣裳花想容”一句,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二

诗人首先写道:“云想衣裳花想容。”“想”即像。“花”指牡丹花。读解这一句,是可以双解的,或者说,看见天边的云彩就想起杨贵妃的衣裳,看见娇嫩的牡丹花儿就不由得想起杨贵妃的容颜。诗人通过“云”与“衣裳”,“花”与“容”的相似性,通过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杨贵妃衣着的绚丽轻盈,容颜的娇嫩可人。也可以理解成衣裳像云彩一样轻盈,容颜像花儿一样美丽可人。无论那种解读,诗人都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和丰富的联想方法,形象而生动地描写了杨贵妃的富贵及其容颜之美。

接着写道:“春风拂槛露华浓。”“拂”即轻轻擦过。“槛”即花圃的围栏。“华”通“花” 意思是说,春风吹拂栏杆,露珠润泽花色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清平调·其一》是一首七言乐府诗,为《清平调词三首》第一首。此诗从空间角度切入,以牡丹花比喻杨贵妃的美艳,描画其衣裳之华美、容颜之娇艳;又不露痕迹地将她比作天女下凡,盛赞其有天人之姿容和气质。诗人极言杨妃之美,诗笔挥洒自如,不落俗套,比喻精妙,想象奇丽。

李白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青莲镇),一说山东人,一说出生于西域碎叶,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为醉时写就,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 1126篇诗文 ► 5967条名句

完善

猜您喜欢

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

——李商隐《瑶池》

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

——李白《梁园吟》

高山出俊鸟,幽谷出芳草。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李白《九月十日即事》

夫风生于地,起于青萍之末。侵淫溪谷,盛怒于土囊之口。缘太山之阿,舞于松柏之下,飘忽淜滂,激飏熛怒。耾耾雷声,回穴错迕。蹶石伐木,梢杀林莽。

——宋玉《风赋》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韩愈《晚春》

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

——魏征《十渐不克终疏》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

——《中庸·第三十章》

言不过行,行不过道

——《大戴礼记·文王官人第七十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佚名《长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