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平武县森林保护协会利用自身长期开展大熊猫科研监测项目等优势,积极发挥示范效应,组织王朗保护区职工和科研院所工作人员对天全县林业系统工作人员野外巡护监测技能培训,并顺利完成了喇叭河-紫石-二郎山大熊猫基因交流走廊带(以下简称二郎山走廊带)动植物专项调查。

    为了保证天全县林业系统工作人员熟练掌握监测技能和二郎山走廊带专项调查项目的顺利进行,平武县森林保护协会采用专题讲座传授理论知识与野外实际操作指导相结合和方法,对他们进行野外监测技能培训,并组织了王朗保护区10余人左右的调查队伍、中科院山地所专家和天全县林业系统等单位共30余人,用一周时间顺利完成了二郎山走廊带动植物的专项调查。
    此次调查的目标是摸清二郎山走廊带的大熊猫等野生动物的分布、密度、种群数量和人为干扰和植被等信息,并据此次制定长期监测方案。此次调查为消除二郎山走廊带内阻碍和提升大熊猫种群迁徙和基因交流区域,修复连接破碎化的栖息地,维护大熊猫栖息地的连通,促进野生大熊猫种群之间基因交换提供了基础数据。其中大中型兽类监测主要采用样线法进行,监测基本覆盖了二郎山走廊带野生动物活动较为频繁的区域,调查中发现林麝、马鹿、藏酋猴和小熊猫等国家Ⅰ、Ⅱ级重点保护动物实体以及大熊猫、水鹿和斑羚等众多野生动物的痕迹;植物群落调查主要采用样方进行,植被因子调查采纳中科院山地所专家张远彬博士的建议,采用小样方进行调查,主要调查内容包括树(竹)种、高度、郁闭度、灌木(草本)盖度,幼苗、幼树名称、高度、每公顷株数、分布情况等,共设置20个调查样方,收集的相关数据正在进一步整理分析中。
    据悉,平武县在大熊猫保护方面一直卓有成效,屡有创新,先后建立了王朗、雪宝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小河沟省级自然保护区,并作为全国首创建立了大熊猫保护的创新管理模式,以民办公助和民营管理的方式成立了2个县级自然保护区,并于2015年成为首批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的试点县。在大熊猫走廊带建设保护亦取得一系列成果,早在2003年就与世界自然基金会等单位合作,在岷山北部的黄土梁大熊猫走廊带实施巡护监测和众多科研项目,积累了丰富的大熊猫走廊带建设经验。此次开展二郎山走廊带项目,是平武县林业“走出去”承担科研合作项目,发挥示范效应的重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