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至9日,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组织协调来自平武县林业系统多个下属单位的工作人员组成的大熊猫调查队,顺利完成了大熊猫重点种群常态化监测专项调查的外业工作。本次监测在保护区及周边共布设100多条监测线路,监测队员在野外克服重重困难,根据布设的实际监测路线和竹子的分布、大熊猫新鲜采食痕迹及生活习性等,灵活调整搜索路线,以尽最大可能地搜索到监测小区内的大熊猫新鲜粪便样品,收集野外数据。
此次监测保护区还在原来监测方案的基础上,还收集了大熊猫栖息地放牧干扰等信息,和森林公安联合行动,本次活动共出动车辆40多辆次,人员300多人次,对100余条线路的大熊猫栖息地干扰进行调查,并对对长白沟、解放沟、机械工棚沟、七棵树沟、东沟、与九寨沟县勿角乡交界处等几个重点地段进行地毯式排查,及时清理发现清理的盗猎用窝棚、钢丝套,扫除大熊猫栖息地的安全隐患。
本项监测最早于2009年和2010年在王朗保护区及其周边地区进行试点。编制了《重点栖息地大熊猫种群数量动态监测技术规程》,用于指导全国大熊猫种群数量变动监测工作。此项监测设计每三年在6大山系中分布有大熊猫的17个重点保护区域实施一轮,每轮每个保护区域开展2次监测工作,王朗保护区已于今年5月份顺利完成了一次监测工作。野外数据还在进一步整理当中,相关数据和粪便样品还要送的科研院所或大专院校做进一步实验分析。
该项目期望实现对大熊猫个体的追踪监测,建立野生大熊猫遗传档案库,实现大熊猫“保护到只”。并通过对大熊猫种群数量、性比和空间分布格局等的长期监测,比较不同区域间和同一区域内大熊猫种群的动态变化,并据此预测全国大熊猫种群的动态变化,为大熊猫有效保护管理提供科学和系统的基础信息。
|